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资讯分类1 › 独家 | 人工关节集采降价,手术机器人“上场”

独家 | 人工关节集采降价,手术机器人“上场”

发布来源:上海圣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2-08-31  访问量:452

手臂是手,光学成像系统是眼睛。控制台后面是医生指挥的大脑。在无影灯下,手术机器人正成为越来越多大型医院的高端配置。

然而,这样一套系统设备,医院的引进成本高达数千万。新兴技术需要在应用程序中开发和迭代,然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一个真正的问题也在我们面前——手术机器人的使用,如何向患者收费?尚未成为临床刚性需求的手术机器人应纳入医疗保险报销吗?

答案逐渐浮出水面。

文 | 尹莉娜

编辑 | 杨中旭

制图 | 刘正

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定价标准尚未落地,但方向性原则已明确。

3月30日晚,国家医疗保险局、国家卫生**联合发布了人工关节收集配套措施的相关文件。

其中,规定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收费原则——不单独设手术价格按比例不单独设立收费项目。

手术机器人使用的工具包和耗材没有被提及。一家国内手术机器人研发企业的高管叹了口气:耗材不包括在内,这是较大的胜利。

此外,文件强调实施余额保留政策,协调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项目价格明显低于国家中价及周边省份,相关项目价格可专项调整。

国家医保局官网截图截图

换句话说,一些省市可能会提高传统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的价格。这是因为人工关节收集降低了假体价格,为补偿医务人员劳动服务价格和引进创新技术提供了成熟的条件。

3月初,国家医疗保险局发布了《关于完善骨科手术机器人3》D《打印》等辅助操作价格及相关政策指南(征求意见稿)红头便信,激起千层浪,在手术机器人领域引起舆论和资本市场反应(详见之前报道的独家)|医疗保险定价博弈:国产手术机器人站在关键点。

根据这两份文件的结合,财健道采访了许多业内人士,了解到国家医疗保险部门此举透露了许多重要信号。

01 关节手术机器人进入医疗保险是大势所趋

骨科手术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辛苦活。

在模拟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医生正在演示

以我国每年90多万台人工关节置换术为例,植入的人工关节假体在手术中起着核心作用。假体的质量、匹配度和医生手术的准确性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效果好,植入的假体可以使用20年以上。

为此,骨科医生需要用电钻、骨锤、螺刀、钉子等工具敲打、截骨开髓……从而达到较佳的手术效果。手术中需要使用的工具和耗材重达十几斤。

图/人工关节手术中使用的部分工具

目前,手术机器人的作用主要集中在术前规划和导航定位上。一些机器人可以参与手术,在医生的指挥下切断骨骼,取代传统的刀耕火种手术方法。它更准确,还可以减少手术台上患者的创伤和出血。

因此,骨科手术机器人已成为大型综合医院引进的*设备。

辽宁省一家大型三级医院的骨科教授姜峰(笔名)告诉金融健康路,他的医院在过去几年里完成了数百次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主要集中在脊柱领域,今年开始尝试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机器人辅助手术。医院有计划,必须引进关节手术机器人,因为这是未来医疗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去年11月,国内关节手术机器人领域只有史赛克。MAKO经批准,今年2月,我们已经在国内机器人上市,可以在同一舞台上竞争。北京一家著名的三级医院骨科专家也认为,目前正处于国内外科机器人行业的培育期,也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不能打击或放弃技术创新和进步,因为它还不够成熟。

但如果抛开支持重要*技术的发展和迭代,业内也有声音指出,目前骨科手术机器人无法等同于临床刚性需求。

一般来说,所谓的刚性需求是指患者不能没有你,无论是多年来难以替代的临床使用,还是填补了以前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都计数。

许多人认为骨科手术机器人=小众高端市场的奢侈品不应由国家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而应由少数有条件患者自选。

此前,各省、直辖市医疗保险部门决定是否报销手术机器人,并探索定价。去年5月,国内手天智航(688277).SH)业绩交流会上,其董事长张送根表示:“骨科手术机器人治疗,已在15个省市进入收费目录。”

然而,自今年3月以来,国家医疗保险局发布了两封意见/红头便信,规定了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收费原则,并向外界发出了明确信号——骨科机器人逐步纳入医疗保险是《纽约时报》的趋势,因此需要从国家层面发布指导规范。

北京大学医学部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中心研究员陶立波表示,政策出台的背景可能是相关部门担心集收降费效果会被抵消。

自去年以来,全国集中采购大大降低了人工关节的价格。因此,医疗保险部门不希望看到医院通过手术机器人或3D打印辅助项目,不合理地提高手术费用。

某外资器械巨头中国区高管告诉《财健道》,第一年人工关节集采落地DGR/DIP在权重分数不变的情况下,确实可以帮助医院引进关节手术机器人。

他解释说:举个例子,假设目前已经实施了。DRG/DIP,根据此前情况,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给出的医保打包支付价是10万元,人工关节集采后,一下子节省了5万元,但10万元的总额没有变,医院为了不影响下一年度医保支付价的调整,便倾向于通过其他形式,把节省的5万元成本再补回来。”

此前,冠状动脉支架收集后,药物球囊和可降解支架的价格较高,尚未广泛纳入收集,在许多地方的消费激增。根据乐普医疗2021年第一季度的报告,其干预实现销售收入1,无植入创新产品组合(可降解支架、药物球囊、切割球囊等).与去年同期相比,32亿元同比增长1400%。

02 在加成收费法下,传统手术费有望上调

换句话说,国家医疗保险局明确了关节手术机器人的收费原则,以防止关节手术机器人成为下一个药物球囊。

然而,国家医疗保险局的举动似乎是对手术机器人的约束,但如果采取适当的措施,它也可能成为鼓励行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关键是两个词——定价。

在3月初国家医疗保险局发布的关于骨科手术机器人定价方案的信中,根据手术机器人的功能差异,分为四个不同标准的包装价格:

根据本标准,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为例例,上述北京专家告诉《财健道》,目前北京传统手术的收费标准是单次价格不到3000元。如果按上述方案80%的较高比例加收,即2400元,一次手术总费用不足5400元(人工关节假体等费用不计)。

信发出后不久,中国医疗设备协会临时组织了手术机器人在线医疗价格政策研讨会。捷迈、美敦力、天智航等十多家进口和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制造商的代表纷纷上线。

协会技术部、培训部主任杨建龙告诉《财健道》:国家医疗保险局规范手术机器人的收费原则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也是业内非常受欢迎的。由于手术机器人是一件新事物,以前没有适合其的医疗服务项目,只能以临时项目或其他项目的形式进入医院。

然而,在定价方面,收费方式和成本水平至关重要。他说:如果价格太低,医院和医生就没有动力使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医院也没有动力,那么技术创新企业就会失去研发的动力。当创新的动力耗尽时,该行业的发展也将停滞不前,非常危险。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定价行业激烈辩论的话题。

价格过高,违反了医疗保险基金本的原则和节约控费KPI;如果价格过低,产业研发动力,不利于产业升级,甚至影响产品生产、配送和服务质量,从而影响患者和临床使用效果。

陶立波分析表示,市场供需双方围绕价格展开博弈,关键在于设定合理的价格。如果我们能够协商计算双方(医疗保险和制造商)都能接受的价格,扩大尖端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促进产业发展,医生和患者不必担心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下降,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可以看出,较新发布的人工关节收集支持政策文件中的声明不同于之前的咨询信。虽然关节手术机器人不再允许单独设立项目,但在定价过程中似乎做出了一些让步。

首先,虽然它们是在传统手术价格的基础上按比例加成的,但支持文件没有包装工具耗材,或者可以由市场自由竞争定价,制造商单独收费。

二是具体加收比例没有明确规定,为地方负责部门定价留出了自主空间。

第三,明确提出实施余额保留政策,协调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项目价格明显低于国家中价及周边省份,相关项目价格可专项调整。

的高管说:目前,该政策更有方向性和定性。很难说如何定量理解该政策。然而,很可能会增加医生手术服务的成本。我个人认为,国家政策的目标不是减少医疗卫生投资,而是改变支付结构,更倾向于医生的服务。

去年8月,国家医疗保险局等八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方案》,强调动态调整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价格改革经验。

一周前,一位接近国家医疗保险局的人士还向财健道透露,该局根据奖金收费法发布了骨科机器人定价规则,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手术有提高价格的空间。

姜峰和其他采访者也向记者证实,今年,辽宁省、北京等地的医疗保险部门都有相关的调整计划。辽宁省以前的定价已经使用多年,如果进展顺利,将于4月至5月实施。

更多的企业家询问粗略估计,经过逐步调整,传统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平均价格预计将接近5000元,对于关节机器人手术,启动费 工具耗材总费用将超过1万元。

在过去的10年里,至少有15项重要政策提到了手术机器人的开发和应用,从**、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到北京市医疗保险局等部委。

根据不完全统计,在政策鼓励和资本帮助下,预计近三年有18台手术机器人在中国获批上市。

而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少泡沫,小众还是大众,较终取决于产品的临床价值和技术进步。

一位机构投资了多家手术机器人企业的一级市场分析师表示:目前只是手术机器人的第一波浪潮。有许多企业跟随潮流,技术是快速技术。未来,谁能简化和优化整个结构和材料,实现二级医院可接受的价格,谁就是行业领先的颠覆者。

(作者是财经研究员

http://jqrc.sqpack.com